【2011/8/25 10:52】
〔自由時報駐美特派員曹郁芬/華府22日報導〕美國國防部最新公佈的2011年中國軍力報告指出,雖然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台海兩岸關係改善,但中國去年的軍事現代化以台灣想定為主的方向並沒有變,台海兩力平衡持續向中國傾鈄,台灣仍是中國主要的戰略方向。
國防部主管亞太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薛邁龍在記者會上說,台海軍力失衡並沒有到一個臨界點,而是一個長期趨勢,對台灣的安全環境造成嚴峻挑戰。至於美國是否會售台F16C/D戰機,他表示還沒有決定,但台灣面臨的挑戰不是單一面向,也沒有單一特效藥可以解決,美國政府很關切這個趨勢,美國國防部多年來一直與台灣合作,在台灣關係法基礎上,確定台灣有足夠的自我防禦武器。
報告指出,到去年十二月為止,解放軍已經在台灣對面部署一千至一千兩百枚短程彈道飛彈,並不斷改進飛彈部隊的射程、準確度和彈頭重量。對於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訪華府時聲稱,中國沒有在台灣對岸部署飛彈,薛邁龍表示,要讓陳炳德自己去解釋他的說法。
國防部報告表示,台海去年並無明顯軍事衝突,情況穩定,但中國軍力部署並未緩解。解放軍尋求嚇阻台灣獨立的能力,並影響台灣遵照北京的條件來解決爭議。因此,北京在發展能力,以嚇阻、拖延或阻絕美軍在軍事衝突中援助台灣。在過去十年,中國軍事發展受益於活絡的科技與硬體投資,許多現代化武器系統已近成熟階段,有些系統未來幾年能夠作戰。從2011年到2020年,對解放軍是關鍵時段,因為解放軍要在這期間整合許多新且複雜的平台,採取現代作戰觀念,包括聯合作戰,網路中心戰爭的概念。這段期間,解放軍也會穩定增加處理台灣問題的軍事選項,包括反介入和區域阻絕能力。
報告指出,中國持續在面對台海的軍事基地部署最先進的武器系統,但在發展全球投射能力方面進展有限。解放軍將發展陸基型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列為對優先項目 ,目前還在發展並測試幾種新的攻擊飛彈,組成更多飛彈部隊,提升舊飛彈系統,並研究破解飛彈防禦系統。中國也在提升核武部隊的存活率,東風三十一型和東風三十一A型洲際彈道飛彈已服役,而東風三十一A型洲際彈道飛彈幾乎可以打到美國任何一個地點。
報告已預測中國的航母瓦良格號今年將出海測試,中國可望今年起開始自製航母 ,並在2015年取得作戰能力,中國未來十年可望自製多艘航母和支援船艦。中國在台海對岸,不需空中加油的作戰半徑內部署了490 架戰機,必要時可再增加數百架,中國擁有的新式和先進戰機愈來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