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社論:正視中共「兩會」議題混淆國際視聽 對台遂行三戰之圖謀
中共第十一屆「全國政協」及「全國人大」會議已於日前結束。除了重要人事與國務院部門調整確認外,中共國家領導人在兩會期間所進行政治與工作報告,將成為今後對台政策重要方針。由於兩會召開吸引大批國際媒體採訪,許多重要討論議題,官員受訪談話,透過媒體的報導傳播,已成中共遂行對台統戰的重要管道,其所隱藏的「三戰」意涵與圖謀,殊值觀察並採取適切的有效反制之道。在兩會期間,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利用參加政協會議的時機,發表對台談話,指稱願意在「九二共識」基礎上和台灣政黨平等談判,包括軍事、對外交往都可以談。談話內容雖延續十七大政治報告對台政策的主軸,但不論在言辭與姿態上更為柔軟,而且刻意將打擊範圍縮小,擴大爭取台灣人民認同支持的意圖非常明確。審視胡錦濤對台發表談話內容可以發現,中共仍然堅持片面認定的「一個中國」原則,雖然強調「交流對話協商談判及談判平等地位」,政策彈性似乎更為擴大,但是「一個中國」原則仍然是套住台灣的框架。 胡錦濤發表對台講話後,中共官方媒體立即展開一波新的宣傳攻勢,企圖塑造胡錦濤「對台灣事務充滿信心及務實開放」、「最廣泛的團結台灣同胞」、「展現對台的善意」的形象,並蒐集海外反應及評價,以呼應中共政策宣傳談話。實質上,中共在總目標及基本方針上,並沒有重大改變,但是在執行策略則進行局部調整。在堅定「一中原則」及「反台獨」態度下,中共對台三戰仍然固守「反分裂國家法」的法理底線,以及強化軍事鬥爭的準備。中共藉由兩會召開,掌握對媒體主動權,大談台灣事務,期能將中共對台三戰策略性宣傳透過媒體傳播,對台灣人民心理造成某種影響。 其實,中共一向言行不一,甚至口蜜腹劍。證諸中共近日再度對西藏進行血腥鎮壓,更顯示中共領導人及官員對台的「善意」談話,目的根本不在營造兩岸關係的開放及和緩,只是一廂情願的想增加與擴大對台三戰策略的操作空間。例如,兩岸軍事互信、貿易往來及三通等議題,在中共前述對台政策最高綱領及基本原則未有絲毫改變的情況下,兩岸又如何能在中共所謂平等、互惠的基礎下,展開協商談判呢? 因此,我們必須認清中共對台策略的本質,正視問題的嚴重性,慎謀因應。就反三戰角度而言,我方自必應該積極從中共對台政策辯證內涵中,尋找有利於我的詮釋空間,以擴大國家安全與全民的利益,並納入在不同戰略層次反三戰議題之中;另外,亦有必要進一步對中共片面所提出的「一個中國」原則,提出利於我國的論點。如揭發中共對外一向堅持「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」,而且毫無妥協餘地;但另一方面,在對台政策宣示時,又時常故意隱晦不提,釋出兩岸公平、對等的虛偽善意。顯見中共在此議題的操作上,是「內外有別」準備兩種版本,不但企圖混淆國際視聽,對台政策更缺乏任何誠意。 事實上,中共「一個中國」原則一向就存在因地、因時制宜的辯證性的解釋,而成為中共可以對台借題發揮的議題工具。儘管說法有所不同,但是中共堅持「一個中國」原則,不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,以及刻意凸顯海峽兩岸同屬「一個中國」、不容分裂的基本立場,從未改變。 可見,中共對台擺出笑臉,釋放和平訊息,強調兩岸談判的平等地位,並不意味著在接觸與談判過程中將對主權問題有所退讓。我方任何有關主權地位的堅持或主張,都會被中共套上分裂罪名,透過「反分裂國家法」,在國際間塑造中共對台動武的合法性。因此,無論是政府相關單位或全體國人,均應該有此認知,並針對兩岸開放等相關議題,或是中共可能用以吸引我國降低敵意、分化我國內部團結的議題,強固心防,並從不同層次採取反制作為。 總之,中共兩會之後,必將進一步強化對台三戰攻勢,我方除應以強大國防武力做為確保國家安全的有力後盾,更須密切注意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趨勢,洞察中共藉由開放接觸,及各項交流活動所挾帶的野心圖謀,整合不同機制,適時有效反制中共拋出統戰議題,以建立國人正確認知,鞏固我國有形與無形的安全防線。





